最近不少读者问,新出的现金流ETF怎么看,说看指数的历史表现很好。
先简单介绍下基本情况,最近新上的现金流ETF有两只,159399现金流ETF和159201自由现金流ETF,它们跟踪的指数不同,前者是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后者是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
现金流指数主要根据自由现金流率来选股:
自由现金流率=自由现金流/企业价值。
这个公式涉及到一些会计上的概念,解释起来比较复杂,咱们就理解下大致含义就好:
自由现金流是指公司获得的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也就是公司经营收到的现金流,再减去营运支出和资本支出后,剩下可以任意支配的部分。
企业价值,也就是一家公司值多少钱,计算方法是公司市值+负债-现金,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我们想购买一个公司,只要支付它市值那么多的钱,就可以买到全部股票控制权,但这时公司内部欠的负债也归我们偿还,而公司内部的现金也归我们了,所以实际我们的成本就是市值+负债-现金。
自由现金流率,就是用公司每年可自由支配的结余现金,除以公司的价值,就有点类似于现金流角度的股息率,越高就说明这个公司越便宜且产生的现金流越多,更划算。
自由现金流指数就是选出自由现金流率最高的那批公司,由于金融和地产不适用这个指标,所以指数选股范围通常会剔除掉这两个行业。不同指数公司编制的现金流指数对选股范围还有一些辅助限制。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现金流指数,就是因为它的历史业绩很好,下图是过去10年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全收益和万得全A、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的对比图,现金流指数一骑绝尘:
然后现在又出了跟踪指数的ETF了,就不免会想,是不是只要买这个ETF就会舒服了……
很遗憾,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大伙可以想一想,自由现金流并不是个新概念,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在2012年就发布了,如果靠自由现金流率这个指标就能如此简单大幅跑赢市场,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基金跟踪现金流指数,直到最近才出来ETF呢?
实际上就是因为以前没人知道它会表现好,正是过去一段时间跑出了好成绩,现金流这个概念才引发了关注,这才做出了基金,中证指数公司也在去年和今年初新发布了好多现金流指数——市场有需求有关注,才会有人去做。
那现金流指数未来还能继续表现这么好吗?
市场是交易博弈的场所,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众所周知且简单易行的策略,不可能持续创造超额收益。道理很简单,如果大家都知道一个方法能多赚钱,且这个方法没有操作门槛,那所有人就都会来使用这个方法,从而让这个方法过于拥挤、价格出现泡沫,进而失去继续创造超额收益的可能。
所以想找到某个神奇指标,做成ETF然后稳定实现超额收益,从原理上来说就是不可能的,无论是现金流还是红利都是这样。
美股也有现金流ETF,规模最大的一只基金是2016年成立的,它的回报和标普500ETF比较如下图,成立以来略微跑输标普500,并没有在A股里看起来那么神奇的业绩:
像红利、现金流这些指标,和价值、成长、质量、动量等等这些因子,都叫Smart Beta因子,是指在宽基指数的基础上,利用某个因子来选股,争取实现一些增强收益,这类研究其实已经非常多了。从历史上看,这些因子在长期是有望实现一些增强收益的,但并不能持续增强,而是有周期性,不同因子在不同阶段互有强弱,有时候跑赢大市、有时候跑输大市。
自由现金流指数在过去几年表现非常好,很大程度上也是正好踩对了轮动周期,它不太可能在未来持续取得如此好的超额收益。
当然啦,我倒也不是说这个指数不好,和所有价值类指数一样,它也自带买便宜的机制,而且和红利指数采取股息率加权类似,它采取自由现金流加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市值加权指数追涨杀跌的缺点,如果想作为价值类的指数配置一些,倒也没什么不可。
我想说的是,不要简单用它的历史业绩来外推未来,不要认为它就是包打天下的神奇选股因子,那样大概率是要失望的。
2025年3月3日估值:
-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4.9%,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
- A股PE分位58.8%,PB分位17.1%,估值处于中等偏低区间;
-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大约还需跌29.2%,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还需涨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