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就开了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给出了几个硬指标。
- 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
这个指标设置得很有意思。
如果A股每年涨10%,公募基金持有的流通市值就会自然增长,什么都不用做也能完成。
但如果A股不涨,公募基金就得去买更多股票,而熊市里基民可能还会净赎回,要想规模增长,一个方法是发行更多基金,证监会这次也提出了ETF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受理5个工作日就完成ETF注册,另一个方法就是基金公司自购,这次也提出要引导基金公司每年将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的权益基金。
- 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我看了几个券商的测算,说按照新增保费30%算的话,每年用来买A股的金额大约在1000亿元-2000亿元。去年国家队投入,据估算大概在七八千亿元,股市也就那样子,险资每年新增一两千亿元的资金体量,对于目前的A股来说也不算特别多,想单靠它撑起来肯定是不够的,当然有人买总是更好的事。
- 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春节前就会先批500亿元。
这个试点是允许保险公司募集保险资金来设立证券投资基金买股票,2023年10月的时候第一批试点批了500亿元,给了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两家各出一半钱。这次是第二批试点,会扩大范围。
其他还有一些措施,比如调整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的考核方案,增加长期考核的权重,鼓励它们多承受短期波动而追求长期收益等,就没有这些具体金额的指标了。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不算新政,这话至少说了十几年了,这次的好处是给了具体指标,就更容易落地,公募基金和保险资金肯定是要出力的。
早上因为有这个利好,大盘高开后冲高。有一说一,赶在春节前把政策放出来,还一大早就开发布会,监管已经很努力在呵护市场了,无奈A股不争气,高开低走是惯例。
其他信息:
-
要享受假期利息收益,记得最迟周五要放逆回购,下周一再放就来不及了。
-
2025年1月23日估值:
-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3.4%,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
- A股PE分位52.4%,PB分位10.3%,估值处于中等偏低区间;
-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大约还需跌26.6%,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还需涨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