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巴菲特的遗嘱

11月25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官网上发了一封致股东信,说了他去世后财产的安排。

巴菲特的绝大部分财产就是他持有的伯克希尔股票,目前市值约1500亿美元。

之前巴菲特曾承诺过,到他去世时,会将大部分财产都捐出给慈善事业,他不希望建立家族式的财富帝国,认为子女获得能让生活富足的钱就够了,巨额财富应该用来促进社会公平。

巴菲特和他的第一任妻子苏珊都践行这一理念。2004年苏珊去世,就给他们的三个孩子各留了1000万美元,而把30亿美元遗产的大头捐给了慈善基金会。

这些年来,巴菲特每年也都会拿出一部分股票来捐赠,到目前为止大约捐了总财产的一半——现在巴菲特的身家大概是1500亿美元,如果这些年他们没有捐款,那应该有3000亿美元以上。

在11月25日的信中,巴菲特认为这些年来自己的三个孩子已经积累了充足的慈善事业经验,远远超过了他和苏珊当年的预期,他相信孩子们已经有能力安排好巨额财富的慈善分配。

因此,在他去世后,他将把剩余财富捐赠给一个新设立的慈善基金会,新基金会的资金使用,必须得到三个子女的一致同意,每人都有一票否决权。巴菲特讲这个设计有个好处,比如某个子女收到了资金需求申请,觉得不符合他们的理想用途,但又因为人情世故不好拒绝,就可以说“我的兄弟姐妹是不可能同意的”,让其他人来背拒绝锅。

他的三个子女年纪也不小了,分别是71岁、69岁、66岁,由于担心巨额财富在孩子们的有生之年也花不完,巴菲特还指定了三个更年轻的潜在受托人(也都是子女们熟悉的人),如果他的子女们将来不能再做决策,则由这些受托人来接替。

以这种安排方式,巴菲特将他几乎所有的遗产都投入了慈善事业,并由他的孩子们来管理具体的用途。这封信里有一些写得还挺漂亮的话,我也摘录出来跟大伙分享:

  • “真正的复利魔力往往发生在人生的最后20年。”

“the real action from compounding takes place in the final twenty years of a lifetime.”

——这是巴菲特在总结自己的财富历程时说的,他出生在1930年美国大萧条的时代,却最终创造了如此巨大的财富。

  • “时间最终会战胜一切,但它有时会反复无常——可以说是不公甚至残酷——既可能在出生时终结生命,也可能在一个世纪后才造访。到目前为止,我非常幸运,但不久之后,它也会找到我。”

“Father time always wins. But he can be fickle – indeed unfair and even cruel – sometimes ending life at birth or soon thereafter while, at other times, waiting a century or so before paying a visit. To date, I’ve been very lucky, but, before long, he will get around to me.”

——这段是巴菲特对于时间、生命和世事无常的感触,他曾经认为苏珊会是他们两人中更长寿的,并在他过世后来安排财富如何使用,但如今事与愿违。

  • “极其富有的父母应该留给孩子足够的财富,让他们能够做任何事情,但不要多到让他们无所事事。”

“Hugely wealthy parents should leave their children enough so they can do anything but not enough that they can do nothing.”

——这段是巴菲特谈到他和妻子对于遗产继承的思考时写的。

  • “几代人之后,谁又能预见那些继承者是否具备足够的决断、智慧和忠诚来处理财富分配?

“Who can foresee the priorities, intelligence and fidelity of successive generations to deal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extraordinary wealth amid what may be a far different philanthropic landscape?”

——这段是巴菲特解释他为什么没有把财富留给再下一代子孙,也是他对财富帝国传承不信任的原因。

2024年11月28日估值:

  •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6.6%,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
  • A股PE分位55.5%,PB分位11.6%,估值处于中等偏低区间;
  •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大约还需跌27.8%,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还需涨10.0%。💸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