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再等等

今天涨完,A股的整体估值大致回到了中等区间,只是由于目前利率处于低位,看起来股票相对债券仍然具有更好的性价比。

适合建仓的好机会已经过去。当我们说“建仓的好机会已经过去”时,并不是预测上涨行情就结束了,而是说以目前的价格再买入A股,并无显著的估值优势,也就失去了低估值带来的安全垫和额外收益空间,未来再能涨多高,主要看情绪会发酵到什么程度。

我目前还不准备减仓,原因是:

  1. A股虽然已经不便宜,但也还算不上贵,只是处于中等的估值区间,在中等估值区间持股仍然处于时间有利的一方,我希望等待市场出现更高的估值再兑现收益。

  2. 我的资金期限足够长、没有杠杆,同时也愿意承担波动风险,能够接受股市跌回上涨之前。

这个决策并不是基于对未来行情的预测,而是基于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的预先考虑——如果跌回去,我能承受;如果涨得够高,我就兑现。

这个决策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很可能市场没有涨到我期望的位置就跌回去了,但只要我愿意承担这个风险,就可以去搏取更多的收益,毕竟牛市里的泡沫是最肥美的。并没有哪个止盈位置是最合理的,在当前位置再向上,就已经进入了“不算错误”的止盈区间,愿意承担的风险越小,就可以越早止盈,这是个个性化的决策。

同时我也对过程做好了预期,无论是涨还是跌,未来都不太可能是一路直达,大概率会出现反复的大波动,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我的处理方法就是不抵达目标位之前,忽略这些波动。

对于市场上的各种信息,我觉得不用考虑太多。比如港股今天大跌,是不是代表外资不看好了,行情要结束了?或者上午的发布会好像没有太多新政策出台,是不是预期要落空了?或者假期间开户的投资者10月9日才能买入,是不是还能再冲一波?从历史上看,走势是无法靠这些信息来推断的,市场的变化太快,今天卖出明天就可能变成买入,今天消息平静明天就可能出重磅利好。

放弃猜测,遵循自己的计划就好了。

市场里有一些东西是可以把握的,也有一些东西是注定无法把握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区分开,在能把握的东西上押注,在无法把握的东西上防范风险。

比如我们知道牛熊轮转必然发生,但却无法把握它发生的时点,处理方法就是在熊市里买入,耐心等待轮转的到来,同时用仓位和分散性防范时间不确定的风险,以让自己能撑到轮转的发生。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这件事。

2024年10月8日估值:

  •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14.5%,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
  • A股PE分位64.3%,PB分位30.4%,估值处于中等的区间;
  •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大约还需跌32.8%,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还需涨2.6%。💸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