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期间外盘涨跌幅:
国庆假期间中国资产继续大涨,美股里的A股关联基金,还有港股指数,很多都有10%以上的涨幅,外围一片狂欢,就等着大A开盘来兑现了。
我估计10月8日开盘,A股会有非常明显的高开,一些热门指数如证券,有可能开盘冲击涨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预告,说10月8日上午10点要举行新闻发布会,发改委领导要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不知道这次会出什么新政策,但只要政策释放还在继续,利好没有完全落地,就足以激发市场的想象力。
假期间多家外资投行调高了A股的目标价。高盛将中国股市上调至“超配”,认为沪深300的目标价是4600点(目前是4017.85点,还有约14.5%的上涨空间)。花旗也上调明年中沪深300的目标价至4600点,到明年底则看至4900点。
不过这些点位预测都不足信,因为从来就没人能看得准,比如摩根士丹利9月26日的报告,曾认为沪深300还能再涨10%,但截至放假前沪深300已经较9月26日收盘涨了13%了,长假后再开盘,按照港股的涨幅推测,怕是比9月26日涨20%都有可能,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才过了几个交易日,就显得太过于保守。
所以不用介意这些点位预测,目标价从来都是水涨船高,等涨到了又会继续往上调。只要明白外资态度发生了变化,看见行情好了也就跟着吹起来了。
我觉得现在可以考虑的几件事:
-
屏蔽干扰,不要听信任何对行情的预测,包括这轮能涨到多少点、会回踩到哪个点位……等等。这段市场市场会充斥着这类声音,但要明白,情绪和资金推动的牛市是没有办法去分析逻辑的,不要让这些对走势的预设干扰我们的决策过程。
-
不要用历史规律去简单外推行情的发展。A股历史上有过2007和2015年两次很典型的疯牛市,但不要简单的用过去的规律来推测此次牛市的发展。首先没有保证说这次就一定能疯上去,其次就算能疯上去,轨迹和能达到的高点也很可能不同于前两次,毕竟当前的市场参与者以及信息的传播速度与之前已经迥异。我们从历史中能学到的,就是人性总有疯狂的时候,但每一次疯狂到什么程度却无法事先确定。
-
任何时候先考虑风险。这条已经写过好几遍了,但在这种行情下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任何时候想要买入前,都要预先考虑如果跌回去,自己准备怎么应对?能承受跌幅、有应对预案,再买。
-
要信就早信,成本低总是有好处。最好的建仓机会显然已经过去了,在整个2024年任何时候买入,都比节后开盘再买入要更划算。理性的投资者往往在熊市里就已经充分布局,想赚快钱的投资者,才会在市场涨起来后再追涨。而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安全赚快钱的方法,追涨必然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非要追,早信还能成本较低一些,总是好过在更高位置忍不住再去追。此外需要警惕的就是不要后面“越涨越加仓”,这会让自己的成本变得太高,疯牛后一地鸡毛,套得最多的就是高位加仓的人。
-
制定退出计划。预先考虑好退出的计划,可以看估值,比如估值分位高到一定程度止盈,也可以看趋势,比如从高点回落10%、15%、20%止盈,也可以采用多种纪律混合、分步卖出的方法,来取得更为平均的止盈价格。考虑止盈计划时,要预先考虑两端的风险是否能接受:第一端是如果市场没有涨到预期那么高,没来得及止盈就跌回去了,是否能接受;第二端是如果止盈后市场又继续涨了,是否能接受。合理的止盈位置就是平衡两端的风险,让自己都能接受的位置,我自己的止盈计划会相对较晚才卖出,愿意等待更高的位置出现。制定止盈计划的目的,是设立纪律让我们避免受狂热情绪的干扰,能理性地卖在相对合理的位置,不要想着卖在最高点,那主要靠运气,可遇而不可求。
-
大波动迟早会发生,要预先做好心理准备,并考虑如何应对。我自己的方法比较简单,就是忽略它,不到目标位置不撒手。
其他信息:
- 10月6日晚间,上交所发布《关于延长接受指定交易申报指令时间的通知》,其中指出,自10月8日起,由每个交易日的9:15至9:25、9:30至11:30、13:00至15:00,调整为每个交易日的9:15至11:30、13:00至15:00。
这条新闻和我们日常交易基本上没有关系,它只是影响新开户的过程。新开立上交所账户后,需要指定一个券商来负责该账户,这个过程需要该券商向上交所发送一条指定交易申报指令,新闻说的就是调整这条指定交易申报指令的接收时间。深交所没有指定交易机制,也就没有这么多事儿。
- 2024年10月7日估值:
-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7.7%,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
- A股PE分位56.0%,PB分位15.2%,估值处于中等偏低的区间;
-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大约还需跌28.8%,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还需涨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