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末,中报披露完毕,今年有个特点是中期分红明显增多。
2023年共有194家企业做了中期分红,合计分红金额为2052.4亿元。今年中期分红定了方案+提出预案的,一共673家,计划分红金额5325.6亿元。
我做了个分行业的表格,分红金额增幅最高的两个行业是金融和医疗保健,金融业2023年中期分红只有175亿元,2024年高达2583.9亿元;医疗保健2023年中期分红只有16.2亿元,2024年有150.5亿元:
数据很好看,不过中期分红多了,也不一定意味着股息率都能提高。
比如金融行业,之所以今年中期分红金额大涨,是因为以前每年只做一次年度分红,极少有公司做中期分红。今年提倡要中期分红,金融行业比较听话,纷纷响应。
分红金额是和净利润挂钩的,像四大行,近年来的股息支付率都保持在30%,也就是赚1000亿元的话拿出300亿元来分红,只做年度分红的时候,就一年分这300亿元。
现在增加中期分红,如果股息支付率还保持30%不变,无非就是把这300亿元拆成两次发,并没有额外增加金额。本次中期分红,四大行就是按照上半年净利润的30%来计算的中期分多少,股息支付率依然保持在30%,如果下半年也还是继续按照30%的比例来分,那全年其实没什么变化,股息率也就不会提高。
医疗保健行业也有点儿特殊情况,今年中期分红金额最高的是迈瑞医疗,要分49亿元,占了行业的1/3。去年中报,迈瑞没有分红,上表统计中也就没有,但是迈瑞去年做了个很独特的“前三季度分红”,分掉了52亿元,也就是去年把本该放在中期分红的钱,晚了一个季度发,导致了统计的错位。如果把这个金额算上,医疗行业的分红增幅也就没有那么突出了。
所以看数据不能只看结果,还得考虑原因是什么,现在鼓励多分红,我觉得全年股息总额肯定会有一些增长,但增幅不会有中期分红的数据表面上那么好看就是了,理性看待吧。
昨天还有个读者问我,上证50指数上半年净利润增幅约30%,是不是业绩很好?
这也是个数据表象的问题,上证50净利润的增幅,很大程度上是成分股调整带来的,相比去年同期,上证50指数新纳入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大行,银行净利润的绝对值都很大,纳入后明显推高了上证50的整体净利润金额,只是数据表现为高增长,并不说业绩增速真的有这么高。
其他信息:
-
今天跌了不少,但是没有观察到国家队明显的买入。
-
2024年9月2日估值:
-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0.0%,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
- A股PE分位24.5%,PB分位0.0%,估值处于较低的区间;
-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大约还需跌13.9%,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还需涨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