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新公布了一个操纵市场的处罚决定,挺有意思。
以往咱们说到利用资金优势操纵市场,想着怎么也是几千万上亿资金量的庄家,这次的当事人张明,操纵一波就用到几十万资金,反反复复搞了2年,最后一共赚了154万,堪称是迷你庄家的典范。
怎么做到的呢?张明专门找平时没有成交量的冷门LOF基金下手。
所谓LOF基金,是指既可以申购赎回,也在二级市场上市交易的基金,我从处罚通告里随便找了一个当例子,就161614融通四季添利吧。
这是只债基,在二级市场根本就没人交易,很多时候一天成交量都是零。
张明先去场内申购这只基金,申购是指向基金公司直接购买新的基金份额,按照基金净值来成交,并不会影响二级市场的价格。
等到申购的份额到账,张明再在二级市场买入开始拉升,他用好几个账户,自买自卖,在不同账户间对倒成交。
看下图,我画的三个红箭头之前的日子,基本上就没有成交,每天K线就是一根水平线。三个红箭头就是拉升的三天,第一天全天成交额只有2万元,是尾盘突袭拉出来一个涨停。第二天继续对倒拉升,全天成交21万元,又拉出一个涨停。
拉涨停的目的,就是吸引爱追涨的散户关注,两个涨停让散户觉得有庄家运作,想跟着赚快钱。到了第三天,张明一边拉升一边出货,用了38万买入拉升,但同时把之前申购的,以及前两天对倒时买入的卖出,全天总成交75万。
第四天开始基金就一路跌停,还有散户在跌停板上继续买,想着搏反弹,那就正好继续出货。最后手里的货出不完怎么办呢?反正这是只债基,净值不会有太大波动,就算剩下点钱卖不出去,赎回就可以了。
张明只要提前申购一些平价份额,然后在拉升的3天里,保证卖出的数量比买入的数量多,就能赚钱了,而多少总能有爱追涨的人被吸引来,就总能在高位出货给他们。
其实如果了解点LOF基金的知识,张明会拉升到哪天、哪天必须选择出货,都已经是明牌。
第一天是尾盘突然拉升,市场来不及反应。
第二天再拉升,一定就有人注意到了,这时候基金价格大幅高于净值,套利者就可以去按净值申购基金,等基金到账后在市场上抛售获利。
LOF基金申购是T+2日到账,第二天申购的资金,会在T+2日到账,也就是第四天必然有套利者申购的份额出来砸盘,大概率要砸到跌停,那么如果想做庄,最合理的出货机会就只有第三天。
所以你们看,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跟着庄家炒作有可能继续涨”的机会,这就是个明晃晃的陷阱,摆明了第三天要割韭菜的。
但就是这么个简陋的套路,2021和2022年用了两年,前前后后操纵了几十只基金,屡试不爽,一共赚了154万。
看完这个通告,我都觉得有点荒唐,几十万资金也能想出个歪招来坐庄,也还真有源源不断的人上当,市场真的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都有,我们老想着市场应该理性,其实市场就是有很多的不理性。
最终的结果是被证监会抓了,没一罚二,赚的154万罚没,再额外罚款307万。完结。
其他信息:
- 北京进一步放宽了购房政策,已有两套住房的,在五环外买第三套住房,可以享受二套房贷利率标准。
感觉一线放松的步子还是挺谨慎的,这个放松我感觉作用一般般,会想着买第三套房的一般也不是刚需和改善吧,应该是投资为主,可现在这个市场情况,会有那么多人想着在五环外买第三套房投资嘛?
-
马可波罗IPO“暂缓审议”,这只是春节以来IPO商会暂停之后,首只恢复上会的股票,前两天说IPO上会恢复了还引发了大家关注,哈这又暂缓了。交易所上市审核有三种结果,通过、否决、暂缓审议,暂缓审议是说还需要公司补充资料来说明被关注的情况,补充了重新再上。
-
昨晚美国CPI数据发生了提前泄露。数据公布前,工作人员手滑了,提前30分钟就把一部分文件加载到了网站上。但从昨晚的情况看,价格波动是在数据正式发布后才瞬间出现的,说明提前泄露的文件没有被广泛传播。但如果谁正好去刷网站看到了,那可就发财了……
- 2024年5月16日估值:
-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2.2%,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
- A股PE分位40.6%,PB分位2.0%,估值处于较低的区间;
-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大约还需跌22.2%,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还需涨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