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公布了一季报,营业收入同比-3.2%,净利润同比-4.3%,营运利润同比-3.0%,好迹象是寿险、财险、银行三大核心业务恢复增长,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20.7%,新业务价值率也有所提高。
平安现在股价不到40元,较四年前的高点已经腰斩,但就在四年前,平安还是白马股的典范。
从2013年到2019年,平安的净利润增速分别是40.42%、39.51%、37.99%、15.11%、42.78%、20.56%、39.11%,平均年化增速33.23%,妥妥的高成长。
那段时期平安的股价也表现很好,可谓穿越牛熊:
虽然股价涨了不少,但由于净利润提升很快,平安的估值并没有升高,到了2020年,PE反而下降到了10以下。股价由业绩驱动,而不是依靠炒估值,更让平安成了价值白马的典型。
但从2020年开始,风云突变,平安的业绩出现了拐点。
2020年到2023年,平安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05%、-23.57%、-11.80%、-18.95%,平均年化-14.69%。随之而来的是股价的下跌,不仅是业绩跌,原本看着不高的估值也出现了下滑,PE最低到了不足7,目前也只有8.5。
我们现在可以很容易找出许多理由解释平安的业绩下滑,疫情的冲击、利率的下行、投资的亏损、转型的阵痛……问题在于回到四五年前,当平安业绩如虹、股价接近历史高点的时候,这些不利因素却难以预判。
正因为如此,在平安下跌的过程中,大家也很难判断到哪是底、到哪跌出了价值,才不断有人一次次去尝试抄底,希望昔日的白马是被错杀的,有朝一日能重焕荣光。
这个过程不只发生在平安上,也在无数曾经的白马股上上演。
我这些年学到的经验就是,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判断一个公司的前景。很多人都说要做价值投资,殊不知价值投资是很难的,买众所周知的好公司、买低估值股、买高分红股、长期持有,这些都不是价值投资。价值投资的核心能力,是去预判企业未来的价值,当股价低于价值时买入,就是价值投资。
分析企业并预判未来的价值,这是相当稀少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那价值投资从何谈起呢?所以每当有读者留言问我对某某公司怎么看,我都老老实实回答不知道,不是推搪,是真判断不出。
这就是能力圈的问题,每个人情况不同,有能力就做,没能力就放弃。之前有读者还说,芒格和巴菲特说要适度集中啊,一生三只好股票足矣呀,那是他们有能力识别出好股票才行,如果你能识别能赚钱当然也可以,但那不是人人都能学得来的。
我现在主要依靠分散化来解决这个问题,既然选不出好公司,就什么都买点儿求平均,单一公司、单一行业都要有仓位上限,避免一个看错满盘皆输。有多少能力赚多少钱,没把握的地方求平均,有把握的地方再出击。
2024年4月23日估值:
- 股债利差估值分位1.2%,股票相对债券吸引力更高;
- A股PE分位30.3%,PB分位0.9%,估值处于较低的区间;
- A股距离近15年的最低估值,大约还需跌19.8%,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还需涨23.0%。💸